貓癬(Dermatophytosis),學名為:貓皮黴菌病 是貓咪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,由真菌感染引起,其中以 犬小孢子菌(Microsporum canis) 為主要致病菌。
台灣屬於高溫潮濕環境,黴菌極易繁殖,因此貓癬不僅常見,還具有高度傳染性,甚至可能傳染給人類。

我們將帶你了解:

  • 貓癬會不會傳染人類?
  • 人類感染後的症狀與高風險族群
  • 如何辨識貓咪皮膚病
  • 日常防護與環境清潔重點
     


一、貓癬會傳染給人嗎?

答案是肯定的。 貓癬屬於典型的 人畜共通傳染病(Zoonosis)。傳染途徑包括:

  • 直接接觸: 與感染貓咪親密接觸,尤其當人類皮膚有小傷口時更容易被傳染。
  • 間接接觸: 黴菌孢子能附著在貓砂盆、貓窩、刷子、衣物、地毯或家具上,並在環境中存活數月至一年以上。

二、人類感染貓癬的症狀與高風險族群

1. 人類感染後的常見症狀

人類感染貓癬後,常被稱為「體癬」或「金錢癬」(Ringworm)。症狀通常在接觸後 4–14 天出現,包括:

  • 環狀紅疹: 外圈紅腫脫屑,中間皮膚相對清晰。
  • 搔癢不適: 常伴隨強烈搔癢,若抓破皮可能導致細菌二度感染。
  • 好發部位: 多出現在臉、手臂、腿等暴露部位。

2. 高風險族群

免疫力正常的成年人多能自行控制感染,但以下族群特別容易感染或病情較嚴重:

  • 幼童與長者
  • 免疫力低下者(慢性病患、服用免疫抑制藥物者)
  • 皮膚有傷口、濕疹或異位性皮膚炎者

📌 提醒: 若懷疑感染,應盡快就診皮膚科並遵醫囑用藥,切勿自行停藥。


三、如何分辨貓癬與其他皮膚病?

貓咪皮膚病症狀相似,不可僅憑肉眼判斷,必須依靠獸醫診斷。

1. 貓癬的典型症狀

  • 不規則脫毛區:常見於臉、耳朵、前肢、尾巴
  • 灰白色鱗屑、結痂
  • 毛髮脆弱易斷、失去光澤
  • 輕微紅腫或丘疹

2. 與其他皮膚病的比較

皮膚病類型典型特徵常見部位
貓癬(黴菌)圓形或不規則脫毛、灰白鱗屑、毛髮易斷臉、耳、四肢、尾巴
跳蚤過敏性皮膚炎劇烈搔癢、紅疹、丘疹腰薦椎、尾根部、大腿內側
耳疥蟲耳朵劇癢、甩頭、深色耳垢耳道及周圍
異位性皮膚炎慢性搔癢、反覆紅疹全身多處,常見脫毛

3. 常見診斷方式

  • 伍氏燈檢測: 犬小孢子菌毛髮會呈現綠色螢光
  • 顯微鏡檢查: 找尋真菌孢子、菌絲
  • 真菌培養(黃金標準): 能確認病原種類,但需數週等待

四、日常防護與治療重點

1. 患貓照護與隔離

  • 與其他寵物、小孩、長者分開
  • 剃毛並依照獸醫指示用藥或藥浴
  • 戴上伊莉莎白圈避免舔舐
  • 持續治療 直到檢測連續兩次陰性 才算根治

2. 環境消毒是關鍵

  • 消毒液: 使用 1:10 漂白水或寵物專用消毒液
  • 每日清潔: 吸塵清除毛髮與皮屑
  • 高溫清洗: 布料用品用 60°C 熱水清洗並烘乾
  • 乾燥通風: 室內濕度控制在 50–60%

3. 飼主自我防護

  • 接觸貓咪或用品後務必洗手
  • 處理患貓時戴手套、穿長袖
  • 避免讓貓咪接觸到皮膚傷口

4. 提升免疫力,降低復發

  • 均衡飲食,補充 維生素B群、Omega-3、鋅 等營養素
  • 減少壓力,維持作息規律
  • 定期健康檢查

貓癬是一種高度傳染的人畜共通皮膚病,人類感染後多呈現錢幣形狀紅疹,需及時治療。
要有效防止貓癬反覆感染,除了依獸醫建議完成完整療程外,環境清潔與免疫力維護同樣重要

👉 早期發現、正確治療、徹底消毒,才能同時守護貓咪與家人的健康。